要孩子,上播种网
首页 bozhong logo
胎儿(40周)
新生儿
婴儿(0~1岁)
幼儿(1~3岁)
学龄前
出生
备孕 孕早期 孕中期 孕晚期 分娩 月子 产后
父母谨防“挫折教育”步入误区

“挫折教育”是最近一段时间十分走俏的一种教育方式。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,一味地为孩子提供优裕的物质生活条件并不能保证他们成长,只有心理强健的孩子,才能在未来激烈竞争的社会生活中立于不败之地。可以说,这是人们教育态度上的一个质的飞跃,是人们对孩子高层次爱意的表达。为了培养孩子强健的心理品格,不少人开始尝试“挫折教育”,遗憾的是,不少人在实施“挫折教育”时,只追求热闹的外在形式,忽视了人才培养的根本要素和这种教育方法可能导致的消极作用,使“挫折教育”步入误区。

暑假,是各种“吃苦”夏令营开办得最为热闹的时候:去旷野跋涉、到深山探险、调查老少边穷地区人民的生活情况、寻访父辈插队落户的穷乡僻壤......这是往年夏令营的热点所在。这些夏令营的举办,对于帮助那些生活在优裕物质条件下的青少年,尤其是都市青少年,客观全面地认识社会、培养吃苦耐劳的优秀品德等方面,确实起了十分积极的作用。但是,我们切不可过高地估计了类似“挫折教育”的作用,因为类似的教育充其量不过是“挫折教育”的一方面──吃苦教育,这种带有追求轰动效应性质的活动可能会令孩子们感动一时,却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。

心理学家告诉我们,耐挫折的力培养主要是在无充分准备的状态下进行。孩子们在参加上述各种夏令营时,已在心理上和生理上做好了各种准备,即使是为了赌一口气,也要经受住痛苦的考验,而生活中的许多挫折却往往出现在不经意识。学习环境的变迁、家庭的变故、好友的背叛、学习或事业的失意......往往是在不知不觉中来到的。只有经受得住诸如此类的挫折,才能说成功地经历了“挫折教育”。因此“挫折教育”更多地应由师长们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地进行。

在“挫折教育”中,还有一种似是而非的说法:“要让孩子在不断的挫折中接受挫折教育。”似乎孩子经受的挫折越多越好。其实,这也是一种误区。心理学家们在为挫折定义时这样:“挫折,是个人从事有目的活动时,由于遇到障碍和干扰,其需要不能满足时的一种消极的情绪状态。”既然挫折是一种消极的情绪状态,就绝不该是越多越好,这是一种基本的心理学常识。过多的挫折,会使失去自信心,变得十分自卑和软弱,这就像经常遭老师批评的学生无法树立学习的自信一样,是和“挫折教育”的目的背道而弛的。因此,就“挫折教育”而言,无论其数量和质量,都不应该超过必要的限度。

我们今天进行的“挫折教育”,归根到底是为了孩子们能健康成才,因此我们花大力气进行的教育,应当是成功教育或称成才教育。“挫折教育”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,它从根本上只能是成功教育的一个辅助手段,只有成功教育才是人才培养的根本要素。正是基于这样一种教育观念,我们愿”望子成龙“或”望女成风”的父母们越来越多,并人人遂愿。这样,我们的国家必将人才辈出、国民素质普遍提高而日渐强大起来。

学龄前(3-6岁)百宝箱

学龄前(3-6岁)的推荐帖子

更多>